王老师 13582612718
张老师 13731188192
寻根铸魂: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初心传承之路
发布时间:2025-04-22在巍巍太行山麓,滹沱河畔,坐落着中国革命的重要精神坐标——西柏坡。作为"新中国从这里走来"的革命圣地,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承载着中国共产党"进京赶考"前的最后记忆,更镌刻着"两个务必"的永恒精神密码。如今,这里已成为千万党员干部寻根铸魂、淬炼党性的神圣殿堂,在新时代续写着初心传承的动人篇章。
一、历史寻根:触摸初心的精神原乡
走进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,时光仿佛倒流至1949年。土墙灰瓦的中央旧址,简朴的办公桌椅,泛黄的电报手稿,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。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告诫全党:"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。"这"两个务必"的谆谆教诲,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政治本色的精神源泉。
教育基地创新推出的"重走赶考路"体验教学,让学员们身着解放装,背着行军包,沿着当年党中央进京的路线徒步行走。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学员李处长在心得中写道:"当我的双脚真实地踩在这片土地上时,才真正体会到'赶考'二字的千钧重量。"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,让历史教科书上的文字变成了可触可感的生动教材。
据统计,2023年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培训班次1200余期,开展现场教学3800余场次,学员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%以上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鲜活传承。
二、思想铸魂:新时代的信仰淬炼
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,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与时俱进,构建起全方位、立体化的党性教育体系。教育基地创新打造"三个课堂":
1.实景课堂: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重温入党誓词
2.体验课堂:推独轮车、吃"革命饭"、住土炕
3.研讨课堂:围绕"新时代赶考精神"开展专题研讨
"过去觉得党性教育就是听报告、记笔记,来到西柏坡才发现可以这么生动。"一位90后青年干部在培训日志中这样写道。教育基地特别针对年轻干部特点,设计开发了"青春版"教学方案,通过情景剧、微党课等形式,让红色教育更接地气、更有温度。
教育基地还建立了"学—思—行"闭环机制,要求学员带着问题来、带着方案走。某省直机关在西柏坡培训后,立即开展了"对标'两个务必'找差距"专项整改,推动解决了20余项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。这种学用结合的培训模式,让红色教育真正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。
三、薪火相传:永续发展的教育创新
面对新时代新要求,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。教育基地与多所高校合作成立研究中心,深入挖掘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;开发"西柏坡·云课堂"数字平台,让红色教育突破时空限制;建立学员跟踪培养机制,实现"一次培训、长期受益"。
2024年,教育基地启动"红色讲解员培养计划",从全国各地选拔优秀青年担任志愿讲解员。"通过讲述西柏坡故事,我自己也受到深刻教育。"一位"00后"大学生讲解员说。这种"以讲促学"的模式,既丰富了教育形式,又培养了红色传人。
教育基地还积极拓展国际视野,开设"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"英文专题课程,向外国友人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。一位来自非洲的政党代表参观后表示:"西柏坡让我明白了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。"
结语:永恒的赶考之路
从黄土坡上的革命指挥部,到新时代的红色教育殿堂,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始终坚守着传承红色基因、赓续精神血脉的使命。在这里,历史与现实交汇,理论与实践交融,个人与集体共鸣。当一批批党员干部带着信仰的力量从这里再出发,西柏坡的故事就永远在延续,中国共产党的"赶考"之路就永不停歇。
正如一位学员在留言簿上写下的:"西柏坡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从这里汲取的力量,将支撑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。"这正是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最珍贵的价值所在——让初心永远鲜活,让信仰永远坚定,让奋斗永远继续。
下一篇: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: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